事件: 2024 年2 月9 日(农历腊月三十),今夕不同往日,“年三十”依然上班,央行也意外公布了2024 年1 月份的“史上最强”金融统计数据,数据显示: (1)M2 同比增长8.7%,增速较12 月末下降1 个百分点;(2)M1 同比增长5.9%,增速较12 月末提升4.6 个百分点;(3)新增人民币贷款4.92 万亿,同比多增162 亿,同比增速10.4%,较12 月末下降0.2 个百分点; (4)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.5 万亿,同比多增5061 亿,为历史上单月最大增量,同比增速9.5%,同上年末持平。 点评: 一、 1 月信贷投放“总量稳”,“开门红”力度略超预期1 月信贷新增4.92 万亿,同比多增162 亿,“开门红”读数略超预期。在“均衡投放、平滑波动”政策引导下,市场对1 月信贷投放预期整体偏中性,Wind 一致预测均值为4.67 万亿;实际新增投放4.9 万亿,同比多增162 亿,增速为10.4%,较2023 年末回落0.2pct。若全年信贷新增规模按23~24 万亿拟定,1 月信贷增量占全年比重约20.5%-21.4%,高于过去五年占比均值18.9%。整体来看: 一方面,“均衡投放”的政策安排和商业银行“开门红”冲量的季节性规律基本匹配,多重因素共振驱动1 月增量信贷维持高位。1 月下旬央行新闻发布会在总量层面指出后续“在节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贷的均衡投放,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”。同时,去年末增发的万亿建设国债资金陆续拨付到位,叠加5000 亿PSL 放量助力“三大工程”,相关领域配套融资需求或对年初信贷投放形成一定支撑。同时,今年为“晚春”年份,1 月工作日天数较去年同期多4 天,信贷投放“春节效应”受扰动更小,导致月内新增信贷同比略多。 另一方面,1 月金融数据存在季节性冲高规律,单月读数指向意义不强。1 月中采制造业PMI 为49.2%,连续四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,新订单、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%、47.2%,尚未回归扩张区间,内外需环境仍相对低迷。通胀指标或延续负增趋势,短期内也难有拐点出现。1 月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表现一定程度上出现“背离”,主要原因在于1 月金融数据存在季节性走升规律,春节错位影响下,更多工作日天数支持银行更好完成信贷投放目标,使得1 月单月读数的指向意义不强。“均衡投放、平滑波动”政策导向下,累计增量的指示意义更强,需求侧回暖确认仍需看到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指向的更多一致性。 月末票据利率冲高反映信贷投放完成既定目标,央行出手“平滑波动”。月初1M期票据转贴利率自上年末0.2%反弹上行至2.25%,中旬有所下行,临近月末冲高至3.05%峰值,月内均值为2.28%,较去年同期上行3bp。上旬信贷“开门红”投放背景下票据利率季节性走升,但经济景气度仍未明显回暖,企业开票量增长有所放缓,票据到期压力较大,推动中旬转贴利率有所下行。临近月末,机构收票需求降温,转贴利率冲高,部分银行或已完成月内投放目标,有意控制信贷增量规模。 对应贷款端数据看,1 月票据融资-9733 亿,同比多减5606 亿,创历史月度新低;未贴现票据5635 亿,同比多增2672 亿,全月表内外票据合计减少4098亿,银行体系内存量余额15.2 万亿,延续12 月以来压降态势。 跨月后票据利率再度大幅走低,2 月上中旬信贷增长或相对乏力。跨月后,票据利率自较高点位大幅回落,截至2 月8 日,1M、3M 期转贴利率分别收至0.95%、1.88%,较1 月末下行180bp、50bp;月内利率中枢分别为0.89%、1.82%,较去年同期下移130bp、47bp。资金利率平稳运行情况下,2 月初票据利率反常显著下行或指向2 月信贷景气度相对较低,开年项目储备消耗较多,叠加春节假期只收不贷,预计2 月上中旬信贷增长相对乏力。 二、1月信贷投放机构分化、区域分化现象或仍有延续机构层面,预计国有大行、发达省份银行是信贷投放主力军,政策行贡献度也有所提升。国股行得益于其稳固的客群基础和较为充裕的项目资源储备,信贷投放优势相对突出,国有行旺季仍发挥“头雁”作用,股份行信贷投放尚可,预计同比或可基本持平。政策行方面,伴随5000 亿PSL 陆续落地,“三大工程”领域 信贷投放有望提速增效,政策行在新增信贷中贡献度或有所提升。从负债端数据看,12 月、1 月PSL 分别新增3500 亿、1500 亿,政金债净融资分别为209 亿、713 亿,政策行负债端扩容可侧面反映资产端信贷投放或有提速。 区域层面,苏浙沪等经济景气度较高地区信贷投放较为乐观。对于中小机构而言,受限于客群基础、展业空间等因素,其优质项目资源相对短缺。同时,需求端尚待修复背景下,贷款利率下行趋势较难扭转,信贷投放意愿有所回落,强度相对较弱,“大行放贷、小行买债”的机构分化现象仍有延续。苏浙沪等经济景气度较高区域的优质中小行区位优势突出,对应年初旺季投放情况或较为乐观。 三、对公贷款保持较高景气度,增长稳定性看准财政发力强度对公贷款仍保持较高增长景气度。1 月对公贷款新增3.86 万亿,同比少增8200亿。其中,对公短贷新增1.46 万亿,同比少增500 亿;中长贷新增3.31 万亿,同比少增1900 亿。 一方面,“开门红”信贷投放仍呈现“对公先行、零售跟进”特点,月内对公、零售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分别为78%、20%,同2018-2023 年同期均值水平(78%、24%)基本相当,高于其余月份对公、零售占比均值60%、34%,年初对公贷款投放加力。 另一方面,前期万亿建设国债增发资金拨付落地,叠加岁末年初两个月5000 亿PSL 放量,对公中长期信贷投放明显发力,1 月对公中长贷新增3.31 万亿,占对公贷款比重86%,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1pct,创2018 年来同期峰值水平。 同时,考虑到去年年初受债市调整、理财赎回潮余波影响,“债贷跷跷板”效应下部分信用债置换贷款垫高基数,对1 月读数产生一定扰动。当月企业债融资1638 亿,同比少增4200 亿,创2018 年来低点,而月内对公短贷、中长贷分别新增1.51、3.5 万亿,均创历史新高。 对公贷款增长稳定性、持续性仍需观察准财政发力强度。1 月PMI 连续四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,经济预期依然偏弱,通胀数据低位运行,需求端复苏节奏较慢,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未见明显好转。整体来看,开年对公贷款高增存在一定季节性特征,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仍待确认。下一阶段,政策性银行为代表的准财政发力强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。 四、零售贷款读数超预期修复,信贷结构有所优化,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多增缺少高置信度解释 零售贷款同比大幅多增,信贷结构有所优化。1 月份居民贷款新增9801 亿,同比多增7229 亿,其中居民短贷新增3528 亿,同比多增3187 亿,创2018 年来同期新高;中长期贷款新增6272 亿,同比多增4041 亿,但不及2018-2022 年同期均值水平7448 亿。 零售贷款同比改善原因主要在于:一方面,去年是典型1 月份“早春”年份,工作日天数18 天,春节期间只收不贷对1 月信贷投放形成一定扰动;今年春节假期落在2 月,1 月工作日天数22 天,零售端信贷投放受扰动更少,春节前投放量相对较大。另一方面,开年以来部分银行采取降价促投放策略,消费贷等相关产品利率一度下调至3%附近低位,“以价换量”模式下对年初居民短期消费类贷款、和中长期经营性贷款增长形成有效支撑。 中长期贷款高增或可用经营贷与按揭读数改善解释,但住房销售与早偿数据似乎并不支持按揭增长改善,持续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。1 月居民中长期新增6272亿,同比多增4041 亿,预计个人中长期经营贷、按揭贷款读数同比均有改善。 但同时注意到,房地产销售数据表现平淡,按揭早偿意愿尚未大幅回落。克而瑞数据显示,1 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同比降低34.2%,环比降低47.9%。 房地产销售进入传统淡季,收入预期存在较高不确定性,居民购房需求未现拐点。 同时,测算显示2024 年1 月RMBS 条件早偿率为16%,仍处于较高位置。 五、社融增量创历史新高,表内信贷是社融增长的支柱力量1 月新增社融6.5 万亿,同比多增5061 亿,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5.79 万亿,余额增速9.5%,同2023 年末持平。拆分来看: (1)表内信贷:月内权益市场震荡回调期间,部分大行加大对非银机构资金融出力度,月内非银贷款新增249 亿,同比多增834 亿。扣除非银及境外贷款后,1 月社融口径贷款新增4.84 万亿,同比少增914 亿,占社融增量比重75%,较12 月提升约17pct,构成12 月社融主要支撑。外币贷款方面,1 月新增989 亿,同比多增1120 亿,1 月USDCNY 即期汇率基本稳定在7.17 附近波动,与中间价汇差均值600 点左右,海外加息周期接近尾声,资金外流压力逐步减弱。 (2)未贴现票据及非标融资:1 月增加5635 亿,同比多增2672 亿;月内表内外票据合计减少4098 亿,延续收缩态势。月内委托、信托贷款分别变动-359、732 亿,同比分别少增943 亿,多增794 亿,非标融资合计对新增社融影响较小。 (3)政府债:月内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相对滞后,Wind 数据显示,1 月政府债合计净融资规模3353 亿,其中国债、地方一般债、地方专项债净融资规模分别为766、1516、1071 亿,分别同比多增733、67 亿,少增3881 亿,地方专项债提前批发行进度略显滞后。月内社融口径政府债新增2947 亿,同比少增1193亿,占新增社融比重4.5%,环比12 月下降约44pct,较去年同期下降2.4pct,政府债发行相对滞后,对月内社融贡献度有所下降。 (4)企业股债融资:月内信用债新增4835 亿,同比多增3197 亿。一方面,去年初受债市调整、理财赎回波及,信用债融资同比大幅少增,形成较低基数;另一方面,现阶段债市利率持续下行,截至2 月8 日,5Y 期AAA 级中票利率2.73%,创2008 年来新低,融资成本下行刺激部分企业发债需求升温。股票融资方面,月内社融口径IPO、定增等合计融资422 亿,同比少增542 亿。 六、M2-M1 剪刀差季节性收窄,春节后M1 向下修正、M2 向上修正1 月M2 同比增速为8.7%,较12 月下降1pct,M1 增速5.9%,较12 月提升4.6pct,M2 与M1 增速剪刀差2.8pct,环比12 月收窄5.6pct,主要是春节效应所致。1 月人民币存款新增5.48 万亿,同比少增1.39 万亿。拆分细项看: 1) 居民存款新增2.53 万亿,同比少增3.67 万亿,去年初理财赎回影响下,居民避险情绪较浓,储蓄意愿偏强。同时,去年为“早春”年份,节前工资、年终奖集中发放,企业向居民存款迁移现象明显。当月居民存款新增6.2 万亿,同比多增7900 亿,月度增量创历史新高。春节错位叠加高基数影响,今年1 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。 2) 企业存款新增1.14 万亿,同比多增1.86 万亿。春节错位影响下,1 月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力度较弱,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多增。参考2018、2021年典型“晚春”年份,1 月企业存款分别新增221、9484 亿,高于2019、2020、2022、2023 年均值-1.03 万亿;而2 月企业存款则分别减少2.4、2.42万亿,不及其余年份均值1282 亿。我们观察企业存款-(M1-M0)增速差2.3pct,环比12 月收窄3.2pct,高于去年同期的1.8pct。前期万亿国债资金拨付落地,叠加月内企业贷债双向发力,开年企业账面活期资金增长较好。 3) 财政存款新增8604 亿,同比多增1776 亿。一方面,1 月为传统缴税大月,财政多收少支,2018-2023 年同期财政存款新增均值7254 亿,高于其余月 份均值408 亿。另一方面,节前财政支出力度普遍加大,春节错位影响下,今年1 月财政支出力度不及去年同期,对应财政存款多增。 4) 非银存款新增5526 亿,同比少增4574 亿。去年同期受债市调整、理财赎回等因素波及,非银机构减少债券配置,增加存款仓位,对应非银存款当月新增1.01 万亿,同比多增1.19 万亿,创2019 年来同期峰值。较高基数下,月内非银存款同比有所回落。 春节错位影响下,M1 增速环比显著回升,M2 超预期回落,M2-M1 剪刀差后续仍将走阔。春节前取现提款、企业存款向居民端转移等因素对1 月M1 增速扰动弱于去年同期,同时,企业贷款、债券发行强度较高,M1 增速存在季节性回升动力。春节错位叠加基数效应影响,居民、非银存款少增,财政存款多增,带动M2 增速超预期回落,M2-M1 剪刀差明显收窄。往后看,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M1 增速走低趋势或较难扭转,预计2 月M2-M1 剪刀差将再度走阔。 七、节前流动性分层现象仍有延续,节后降息概率较大节前股份行存贷资金缺口面临走阔压力,流动性分层现象仍有延续。1 月“开门红”期间国股行信贷投放维持一定强度,对体系内超储消耗加剧。负债端,节前企业发工资带动对公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,新市民返乡带动城市银行存款向农村机构转移;同时,部分农村机构阶段性上调存款利率揽储,机构间存款价差拉大,节前股份行等“夹心层”机构存款流失压力加大。存贷增长匹配性弱化,股份行节前融出意愿下降,流动性传导链条中间环节受阻,资金分层压力加剧。截至2月8 日,年初以来7D 期R-DR、GC-DR 月内利差均值分别为32bp、53bp,高 于2019-2023 年同期均值21bp、44bp,节前流动性分层现象延续。节后伴随居民返程,存款陆续回流,股份行负债端资金压力逐步减轻,流动性分层压力有望缓释,但仍需关注缴税、月末等因素对资金面的阶段性扰动。 下阶段货币政策强调“总量上合理增长,价格上内外兼顾,结构上提升效能,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”。结合央行潘功胜行长在1 月24 日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及近期发布的《2023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相关内容,展望2~3 月份货币政策选择,虽然1 月份金融数据表现相对较好,但仍然存在调整MLF 政策利率和LPR 报价利率的空间,且LPR 下调确定性强。 首先:总量层面,央行提出“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,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”。暗含着当前直接融资,尤其是政府债券发行逐年增加,单纯的信贷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下一阶段,社融增速的稳定性要高于信贷增速的稳定性,而社融增长稳定要注意观测政府行为,2024 年全年社融增速不排除与2023 年持平。 其次:节奏层面,虽然央行明确对信贷增长强调平滑投放,但今年1 月份和去年存在春节错位,因此整体上无论是季节性效应,还是央行调控的强度,抑或是商业银行的开年自主行为,这三个方面都导致了1 月份贷款与社融的相对较高的增长。未来应观测金融数据读数的可持续性。我们推测1~2 月合计的贷款数据,应该能够观测到平滑的迹象,而1Q 的数据会更明显。我们认为,度量信贷“开门红”成色应该遵循三个标准:第一,信贷投放“量”“价”表现的一致性;第二,信用活动与经济活动指向的一致性;第三,信用活动时序与空间的连续性。 并基于此,来判断经济金融走势。 再次:价格方面,强调价格上“兼顾内外均衡”,这与过去更多强调“以我为主”存在出入,这种考量自23 年四季度开始即有所体现。因此,利率层面,我们认为鉴于潘行长表态“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LPR 下行”,2~3 月份LPR 将有很大概率调整;而MLF 利率调节或部分观测国内通胀形势,部分观测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。我们倾向于认为,在当前资本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,金融风险可能存在跨市场传染的约束下,MLF—LPR 近期调降概率明显上升,着力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,反而部分有利于汇率市场稳定。汇率层面,伴随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,我国货币政策外围掣肘因素弱化,进入二季度后操作空间进一步拓展。 八、风险提示 经济恢复节奏偏慢,地缘政治风险加剧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